30年來,勵馨基金會一直在為台灣的兒童、婦女以及性暴力受害者發聲,成立「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」,提供早年性創傷受害者的諮商和支持。
2024年,我們決定以「萌芽」、「扎根」、「綻放」、「飛揚」四個階段的十年為單位,讓大家透過時光迴廊,看見台灣一步步成為亞洲前十性別友善國家邁進的過程。
我們期待著與大眾攜手,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。
一種生長在野地,矮小容易被踐踏的植物,但其種子卻能在風中飄散,
只要有陽光照耀將會再開花,
展現生命的美麗。
我們希望像陽光一樣,
協助遭受性侵害、家庭暴力、
目睹暴力的創傷受害者,
就像蒲公英一樣,走過生命的 創傷與復元,讓蒲公英再次飛揚,找回生命中 失落的彩虹。
“
曾經有一對因亂倫受害的小姐妹剛到勵馨時,
既不會笑,也不會哭,她們以「不感覺」回應痛苦創傷。
來到勵馨中途之家,接受心理諮商半年後,有一天,她們的生活輔導員不經意轉頭,看到這對姊妹竟然笑了。
”
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 諮商空間
勵馨基金會最早服務從設立少女中途之家開始,安置被家人販賣、家內性侵之少女。然而,在協助這些少女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雖然她們移住到安全的環境,但內在深層創傷卻也隨之浮現出來
通常經歷性創傷的孩子,在安置過程中,可能會發生以下情況
面臨環境轉換
創傷經驗浮現
家庭複雜因素
內在衝突引發強烈情緒
為了應對這些挑戰,心理諮商師開始進駐家園,幫助孩子建立內在安全感,也協助社工及生活輔導員理解這些孩子的創傷反應,更能回應其真實需求,讓他們得到最適切的支持與照顧。
發生在30年前的MeToo運動
第一個十年,我們開始種下蒲公英的種子,在台灣各地萌芽,同時我們也期待種下一個理念,
一個讓兒童遠離性侵害的理念。
然而當年社會大眾對性侵這個議題還是很隱諱的,雖然我們創立了諮商輔導中心,但一開始很少個案尋求協助,因此開始進入社區建立性侵害倖存者的支持體系及發展教育宣導,希望讓受害者有機會出來求助
在此期間出版了不少關於兒童性侵害保護的書籍和繪本,其中像是「記得月亮活下來」就是敘述我們服務個案的故事,也是國內第一本本土性創傷書籍,內容描述性創受害者的心路歷程,藉此讓有相似經歷的人知道求助資源,讓我們聲援你、陪伴你。
從服務中,我們看見預防工作的重要性,在勵馨主導《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》立法倡議時,首開將預防教育納入法令之先例,帶動後續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》、《性別平等教育法》等法,都有明訂高中以下各級學校每學年應實施性平教育、性剝削/性侵害防治等相關教育,讓性別平等、性侵害防治意識在台灣萌芽。
1999年3月20日,我們提出了「重要他人」行動綱領,強調:在性侵害被害人復元歷程中,家人等重要他人的支持至關重要,他們可能因不知該怎麼幫助被害人,就要他們閉嘴、忘記就好,導至被害人以為是自己的錯、不值得被愛而造成二度傷害。相反地,重要他人相信及支持態度,是創傷復元關鍵因素。
我們陪伴的不是個案 是一段人生
第二個十年,北中南三區的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相繼完成登記立案,不僅緩解了中南部地區諮商資源不足的問題,也為蒲公英的服務在台灣的擴展奠定了基礎。
隨著蒲公英專業知能及服務品牌的提升,個案服務量隨之增加,我們發現:兒童時期受創,及性侵受害者,難以用語言表達其情緒與感受,傳統的諮商形式難以療癒其創傷。
因此,我們開始嘗試運用「非語言治療」,如內在小孩、沙遊、戲劇等治療模式。更辧理治療性、支持性團體,帶出獨特的團體利他療效。
以性創傷受害者為主角的劇團
「光腳的愛麗絲」成員皆是戲劇素人,在勵馨培力計畫下共組劇團,透過說、演自己的生命故事,喚醒更多人意識到性別平等的重要性。
藉由戲劇及分享的力量,演出需要關注的生命故事,為打造性別平權的社會撒下種子。
「光腳的愛麗絲」成員嘗試以性暴力倖存者的角色接受媒體採訪、在記者會上為終止性別暴力發言、舞台劇公演、給予安置中心裡相似經驗的女性帶來不一樣的看見、和學校合作辦理工作坊等,一步步奠基「光腳」為終止性別暴力發聲的形象。
揭開長久以來軍中不能說的秘密
勵馨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最年長的個案-Shulan,自童年時期就遭遇熟人性侵,之後在軍中服務期間又慘遭狼爪,被創傷症候群折磨了20年。在諮商最後歷程中,她決定用書寫方式完成其創傷療癒,她以第一人稱描述慘痛經歷,揭發軍紀威權下的不堪對待。珍貴的是,最後他在信仰的支持下,勇敢重生。
說出故事,翻轉PUA
幫助受害者說出自己的故事,翻轉當年被加害者洗腦的那句話。透過鼓勵及陪伴,受害者終於開始站出來為自己發聲,不但療癒自己,也為社會上更多性別議題而倡議。
兒童性侵案要有
理解兒童的專家
協助司法人員做判決
2010年,因為幾起未滿6歲兒童遭性侵案被輕判,法官判決皆著墨於「未違反當事人意願」的部分,徹底引發民眾憤怒,進而召喚出以司法改革為訴求的「白玫瑰運動」。我們看見兒童被害人在司法中的處境,在參與聲援的同時,也提出「專家證人」的想法,針對兒童性侵案應該要有 「理解兒童的專家」來協助 司法人員去做判決。
在這十年間,我們發起或參與了多種社會運動,也透過倡議及推動立法修法,包括宗教性侵案中推動司法首用專家證人、連續性罪犯不得假釋,排除家內性侵受害者的絕對扶養義務而推動遺棄罪的修訂、推動犯保法增加被害人精神撫慰金及保護令,並呼籲加重權勢性侵刑責、提升性侵被害人訴訟地位等更實質的被害人權益保障。
當年撤下的種子,
讓台灣看見了遍地開花的美景
第三個十年,是我們辛勤耕耘後的喜悅時刻。我們看到台灣社會和法律政策顯著開放,而性創傷療癒服務也開始蓬勃發展。
在早期,政府僅提供危機期受害者的服務,而這些受害者必須透過「通報」才能獲得政府的協助。
換句話說,
若受害者不願意報案,或接受司法程序,則無法得到相應的資源。
一些童年時期遭受性侵,成年後才說出口的受害者;以及只想尋求心理輔導,並不希望進入司法程序的受害者,因為政策規範被排除。
因此我們開始「檢討強制責任通報」機制,以確保所有需要的受害者都能得到幫助
當時,蒲公英是台灣唯一提供性創傷輔導的中心,填補了政府服務的空缺。自成立以來,我們一直透過自籌募款為有需要的受害者提供諮商輔導,確保個案不會因為財務困難而受到影響。
直到2017年,衛福部在社安網架構下,提出「性創復原計畫」,為早年遭受性侵害創傷且無司法協助需求個案提供心理諮商服務,蒲公英具有多年的實務經驗和獨特性,特別被邀請加入性創傷復原中心,目前全台有八家。
我們欣慰看見有更多的機構願意投入人力和資源,在更多區域承接住有需求的受害者。
培力更多諮商師人才 帶領工作者了解性創傷的特殊性
蒲公英是最早開始針對性侵受害者提供諮商服務的單位,30年來,陪伴性創傷受害者的療癒經驗:
漫長的療癒之路需要更多人的加入,我們欣慰地看見有更多的機構願意投入人力和資源,承接住更多有需求的受害者。
因此我們萃取多年積累的心血,期望透過建構蒲公英性創個案教案,以實務經驗出發,開辦工作坊並培力更多諮商師人才,帶領工作者了解性創傷的特殊性,以及如何形塑出獨特的案主樣貌,在不同工作階段中的處遇重點,以及諮商關係中重要的信任議題。
一種生長在野地,矮小容易被踐踏的植物,
但其種子卻能在風中飄散,
只要有陽光照耀將會再開花,展現生命的美麗。
我們希望像陽光一樣,
協助遭受性侵害、家庭暴力、目睹暴力的創傷受害者,
就像蒲公英一樣,
走過生命的創傷與復元,
讓蒲公英再次飛揚,
找回生命中失落的彩虹。
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 諮商空間
“
曾經有一對因亂倫受害的小姐妹剛到勵馨時,
既不會笑,也不會哭,
她們以「不感覺」回應痛苦創傷。
來到勵馨中途之家,接受心理諮商半年後,有一天,她們的生活輔導員不經意轉頭,看到這對姊妹竟然笑了。
”
勵馨基金會最早服務從設立少女中途之家開始,安置被家人販賣、家內性侵之少女。然而,在協助這些少女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雖然她們移住到安全的環境,但內在深層創傷卻也隨之浮現出來
通常經歷性創傷的孩子,在安置過程中,可能會發生以下情況
面臨環境轉換
創傷經驗浮現
家庭複雜因素
內在衝突引發強烈情緒
為了應對這些挑戰,心理諮商師開始進駐家園,幫助孩子建立內在安全感,也協助社工及生活輔導員理解這些孩子的創傷反應,更能回應其真實需求,讓他們得到最適切的支持與照顧。
發生在30年前的MeToo運動
第一個十年,我們開始種下蒲公英的種子,在台灣各地萌芽,同時我們也期待種下一個理念,
一個讓兒童遠離性侵害的理念。
然而當年社會大眾對性侵這個議題還是很隱諱的,雖然我們創立了諮商輔導中心,但一開始很少個案尋求協助,因此開始進入社區建立性侵害倖存者的支持體系及發展教育宣導,希望讓受害者有機會出來求助
在此期間出版了不少關於兒童性侵害保護的書籍和繪本,其中像是「記得月亮活下來」就是敘述我們服務個案的故事,也是國內第一本本土性創傷書籍,內容描述性創受害者的心路歷程,藉此讓有相似經歷的人知道求助資源,讓我們聲援你、陪伴你。
從服務中,我們看見預防工作的重要性,在勵馨主導《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》立法倡議時,首開將預防教育納入法令之先例,帶動後續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》、《性別平等教育法》等法,都有明訂高中以下各級學校每學年應實施性平教育、性剝削/性侵害防治等相關教育,讓性別平等、性侵害防治意識在台灣萌芽。
1999年3月20日,我們提出了「重要他人」行動綱領,強調:在性侵害被害人復元歷程中,家人等重要他人的支持至關重要,他們可能因不知該怎麼幫助被害人,就要他們閉嘴、忘記就好,導至被害人以為是自己的錯、不值得被愛而造成二度傷害。相反地,重要他人相信及支持態度,是創傷復元關鍵因素。
我們陪伴的不是個案 是一段人生
第二個十年,北中南三區的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相繼完成登記立案,不僅緩解了中南部地區諮商資源不足的問題,也為蒲公英的服務在台灣的擴展奠定了基礎。
隨著蒲公英專業知能及服務品牌的提升,個案服務量隨之增加,我們發現:兒童時期受創,及性侵受害者,難以用語言表達其情緒與感受,傳統的諮商形式難以療癒其創傷。
因此,我們開始嘗試運用「非語言治療」,如內在小孩、沙遊、戲劇等治療模式。更辧理治療性、支持性團體,帶出獨特的團體利他療效。
以性創傷受害者為主角的劇團
「光腳的愛麗絲」成員皆是戲劇素人,在勵馨培力計畫下共組劇團,透過說、演自己的生命故事,喚醒更多人意識到性別平等的重要性。
藉由戲劇及分享的力量,演出需要關注的生命故事,為打造性別平權的社會撒下種子。
「光腳的愛麗絲」成員嘗試以性暴力倖存者的角色接受媒體採訪、在記者會上為終止性別暴力發言、舞台劇公演、給予安置中心裡相似經驗的女性帶來不一樣的看見、和學校合作辦理工作坊等,一步步奠基「光腳」為終止性別暴力發聲的形象。
揭開長久以來軍中不能說的秘密
勵馨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最年長的個案-Shulan,自童年時期就遭遇熟人性侵,之後在軍中服務期間又慘遭狼爪,被創傷症候群折磨了20年。在諮商最後歷程中,她決定用書寫方式完成其創傷療癒,她以第一人稱描述慘痛經歷,揭發軍紀威權下的不堪對待。珍貴的是,最後他在信仰的支持下,勇敢重生。
說出故事,翻轉PUA
幫助受害者說出自己的故事,翻轉當年被加害者洗腦的那句話。透過鼓勵及陪伴,受害者終於開始站出來為自己發聲,不但療癒自己,也為社會上更多性別議題而倡議。
兒童性侵案要有理解兒童的專家協助司法人員做判決
2010年,因為幾起未滿6歲兒童遭性侵案被輕判,法官判決皆著墨於「未違反當事人意願」的部分,徹底引發民眾憤怒,進而召喚出以司法改革為訴求的「白玫瑰運動」。
我們看見兒童被害人在司法中的處境,在參與聲援的同時,也提出「專家證人」的想法,針對兒童性侵案應該要有「理解兒童的專家」來協助司法人員去做判決。
在這十年間,我們發起或參與了多種社會運動,也透過倡議及推動立法修法,包括宗教性侵案中推動司法首用專家證人、連續性罪犯不得假釋,排除家內性侵受害者的絕對扶養義務而推動遺棄罪的修訂、推動犯保法增加被害人精神撫慰金及保護令,並呼籲加重權勢性侵刑責、提升性侵被害人訴訟地位等更實質的被害人權益保障。
當年撤下的種子,讓台灣看見了遍地開花的美景
第三個十年,是我們辛勤耕耘後的喜悅時刻。我們看到台灣社會和法律政策顯著開放,而性創傷療癒服務也開始蓬勃發展。
在早期,政府僅提供危機期受害者的服務,而這些受害者必須透過「通報」才能獲得政府的協助。
換句話說,
若受害者不願意報案,或接受司法程序,則無法得到相應的資源。
一些童年時期遭受性侵,成年後才說出口的受害者;以及只想尋求心理輔導,並不希望進入司法程序的受害者,因為政策規範被排除。
因此我們開始「檢討強制責任通報」機制,以確保所有需要的受害者都能得到幫助
當時,蒲公英是台灣唯一提供性創傷輔導的中心,填補了政府服務的空缺。自成立以來,我們一直透過自籌募款為有需要的受害者提供諮商輔導,確保個案不會因為財務困難而受到影響。
直到2017年,衛福部在社安網架構下,提出「性創復原計畫」,為早年遭受性侵害創傷且無司法協助需求個案提供心理諮商服務,蒲公英具有多年的實務經驗和獨特性,特別被邀請加入性創傷復原中心,目前全台有八家。
我們欣慰看見有更多的機構願意投入人力和資源,在更多區域承接住有需求的受害者。
培力更多諮商師人才帶領工作者了解性創傷的特殊性
第三個十年,是我們辛勤耕耘後的喜悅時刻。我們看到台灣社會和法律政策顯著開放,而性暴力治療服務也開始蓬勃發展。
蒲公英是最早開始針對性侵受害者提供諮商服務的單位,30年來,陪伴性創傷受害者的療癒經驗:
漫長的療癒之路需要更多人的加入,我們欣慰地看見有更多的機構願意投入人力和資源,承接住更多有需求的受害者。
因此我們萃取多年積累的心血,期望透過建構蒲公英性創個案教案,以實務經驗出發,開辦工作坊並培力更多諮商師人才,帶領工作者了解性創傷的特殊性,以及如何形塑出獨特的案主樣貌,在不同工作階段中的處遇重點,以及諮商關係中重要的信任議題。